第四站喀山,匆匆两天,拍摄任务总算完成了。
我们一行人目前一致最喜欢这座独特的城市。不仅因为它精致、漂亮、热情友好。更在于喀山太特别了,它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城。
游牧部落联合而成的民族鞑靼族,血液里流淌着自由、不羁、英勇和浪漫。而这座鞑靼族的首善之都,却写满了细致、精美、诗意和纯洁。
白色的克里姆林城墙,白色清真寺,白色东正教堂,白色塔楼,在碧蓝的喀山河水的映衬下,丝毫不输希腊那些美得不真实般的蓝白小海岛。
可惜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这里停留,工作完成后,甚至也没有时间好好感受一下这里,哪怕只是漫无目的地走走。
克里姆林在一座小小的山岗上,城墙全长1.3公里,沿着山路蜿蜒而上。
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三座克里姆林。
在莫斯科红场的克里姆林旁边,有一座作为俄罗斯地标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它是纪念伊凡雷帝攻克喀山而建的。
而下诺夫哥罗德的克里姆林那扁担塔楼的故事,正是关于鞑靼人想要偷袭他们的历史。
把所有这些弄明白后,你也许更能体会俄罗斯人们对于喀山的感情。
在喀山,我们今天找到了一间充满活力的话剧院。
剧院老板一边带我们游览一边说,如今的电影特效太多,人的表演则占的比重越来越少了。这是不对的,因为演员带给观众的影响才是最珍贵的,机器和特效无法取代。
这句话忽然将横在我们和喀山这座城之间的距离猛然拉近了。
人才是历史的主角。人才是城市的创造者。人才是使每一个平凡的地方变得绚丽精彩的真正原因。
无论在哪里,使喀山如此美好可爱的,其实也正是这里热情好客淳朴友好的人们。
在喀山我们受到许多当地人们的善待与帮助,这才是我们在喀山留下的能够称之为回忆的东西。
今天是我们摄制组的编导唯一同学的生日。
连轴转拍摄了一整天之后,好不容易有空坐下来好好吃个饭,给他庆祝一番。尽管行程匆忙,但这个独一无二生日大概也在喀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愿我们都能珍惜这奇妙的旅程,常怀感恩,和一同经历这一切的,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们。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还可以关注我的新浪微博:@爱朱爱你_izo_izo_izo )
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