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的新冠疫情,也给全球的职业足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很多欧洲主流联赛的俱乐部都开始减薪的背景下,中国职业联赛的减薪或许已经被一些俱乐部方便提上了记事日程。只是,具体的方式,恐怕很难有一个标准,中国足球也不太容易照搬国际足联以及欧洲成熟联赛的方案。

随着疫情的全球性蔓延,上周国际足联“抗疫”工作组就疫情持续发展背景下,FIFA如何利用规则调整支持、协助全球足球工作者特别是广大职业俱乐部及其球员、教练等维护劳动权益的问题举行会议。包括赛事的日程安排,球员转会以及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国际足联与全球17个职业足球联盟都在积极进行沟通交流。
其中,关于球员薪水方面的讨论,此前拜仁慕尼黑、巴塞罗那等多家俱乐部宣布给球员减薪,尤文图斯球员也会放弃4个月左右薪水。这种情况下,世界足球联盟论坛建议球员按比例临时减薪,以缓解俱乐部的资金压力,避免俱乐部因入不敷出而出现巨大亏损甚至倒闭。
虽然中国职业联盟没有代表参与这次的论坛,但相同的处境其实也预示着中国的职业球队也有可能会面临着这样的困难。随着各家俱乐部的母公司,在疫情中遭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似乎中国职业球队也可能会遭遇经营上的问题。
某种情况下,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和球员也是一种共同体。在当下联赛并未开踢,而且各行各业普遍都存在一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俱乐部与球员协商减薪,也是一种可能的措施。尽管,这种减薪的可能性,还需要结合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法律法规制定情况。
只是,包括欧洲五大联赛,欧洲的职业联赛已经有很成熟的保障体系。其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还得到了成熟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如西甲球员临时失业后,会得到相应社会救济。意味着即便被俱乐部减薪,球员依然能获得相当可观收入。
而中国职业联赛,目前还没有成立职业足球联盟,在保障体系方面还不够完善,自然无法直接照搬欧洲的模式来进行减薪。某种意义上,国际足联也只能是作出号召,而不是发出强制减薪令。
具体到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会不会减薪,如何减薪,一切都还是要看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自身的研判。
评论 评论